所謂的辮子劇,是筆者自己獨創的一個新名詞,筆者把只要一出場就出現額頭溜光、後面甩着一條大辮子的電視劇,美其名曰“辮子劇”。 不用細説,大家都清楚辮子劇就是反映大清國的電視劇,只要是大清國的電視劇內容無非就是朝堂的陰謀、後宮的宮鬥。 筆者有幸看了曾經爆紅一時的反映大清國後宮宮鬥劇的《甄嬛傳》,還有後續的《如懿傳》。 看了這兩部電視劇,首先驚訝的是原著的作者和編導演的胡説八道的水平之高。 胡説八道到還能多少找到一點歷史的影子,説明原著、編劇、導演還多少懂點歷史知識。 《甄嬛傳》就是一部典型的以歷史整體輪廓為史實,不違背歷史總體發展的前提下的具體細節上的胡謅。 《甄嬛傳》就是一部後宮妃子競先給雍正皇帝戴綠帽子過程的電視劇,劇中的甄嬛就是做了一件事,給雍正戴綠帽子,千方百計來掩飾給雍正戴綠帽的事實,最後把雍正弄死,塑造了一個城府極深、與皇帝同牀異夢的“毒婦”形象。 稍微有點腦子的觀眾,大家想想在大清國皇帝的耳目無孔不入的後宮,給皇帝戴綠帽子的機會存在嗎?在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時代,甄嬛之類的妃子們有這個膽子嗎? 還有古代的狗屁情節滴血認親,有科學依據嗎? 特別是最後一節,甄嬛作為一個妃子最後時刻氣死雍正就更可笑,一個皇帝最後關頭,能讓一個妃子陪伴左右嗎? 陰險狡詐的雍正皇帝就真的那麼低能兒嗎? 再説一下《如懿傳》,就更可笑。把歷史徹底進行了一個乾坤大挪移。史書上乾隆皇帝最喜歡的妃子是泠貴妃,歷史上的泠貴妃温柔賢淑,一生低調,統領六宮十年,最後死了之後被追諡為皇后,乾隆皇帝死後與她合葬。泠貴妃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。 把歷史上一個温淑賢良的好皇妃塑造成一個無惡不作,陰險狠毒,不擇手段害死諸多皇子皇女的“毒婦”,篡改歷史且不説,這不是違背自己的最起碼的良心嗎? 再説如懿這個人,真實歷史就是作為皇后因為斷髮被乾隆廢后禁足。斷髮是大清國的大忌諱,因為斷髮被禁足至死,就此而已。 陪葬乾隆的五位皇后,沒有如懿。 最後,編劇實在無法自圓其説,就説乾隆皇帝是深愛如懿的,不葬在一起是給如懿一個自由。如懿活着就厭倦了宮鬥,死後需要自由解脱。 乾隆在宮中清洗一切如懿的痕跡,在史書上去掉如懿的一切記載,是心中有愧不敢面對如懿的遺物。 正因為對如懿愛,愛到極點就是恨! 就連惡貫滿盈的泠貴妃都封了皇后,死後陪葬皇帝,正兒八經的皇后如懿死後反而被剝奪皇后封號。事實看來《如懿傳》把歷史上如懿乾的那些事轉嫁到泠貴妃身上去了。 有人説,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實際上,現在的後宮劇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