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台筆記本,一個旅行包,兩本喜歡的書,這就是全部的裝備。 然後,像三毛那樣,去遠方,去流浪。 這個月計劃坐長達68小時的普快火車,從中國地圖上南端,直奔西端——西藏。 下個月再直飛西北莫高窟,看茫茫戈壁,置身於高爾泰當年“月冷籠沙,星垂大荒,一個自由人,在追趕監獄”的荒涼景象。 關鍵是,你還能掙錢。 自由就是你的靈感。 所見奇聞就是你寫作的素材,你來錢的渠道。 這樣的生活,你喜歡嗎? 你肯定喜歡。 因為聽起來很美好。 是的,只是聽起來很美好,其實這種生活,真未必有福消受。 上個月20號,大BOSS突然告訴我們一好消息:從明天開始,寫手可以進行線上辦公,無需坐班。 哇,我們當時那個興奮呀,就差跟高三畢業生那樣撕書撕試卷了。 “來,為自由,乾杯!” 飯局上,我們幾個寫手在那聊得不亦樂乎。 池槿文説,她要邊旅遊邊寫作。 鴨蛋更亢奮,她説她要歷經人世繁華,且奮筆疾書,寫下超越新媒體的文字。 我呢,同樣滿懷期待。 我立下大志:月寫30篇稿,月讀10本書,重新練出6塊腹肌······畢竟,自由了呀,不用上班了呀,有的是時間和精力! 我們以為自由是瀟灑的啓程。 殊不知,這只是另一種考驗的開始。 不用上班後,我感覺每天都是週一,又感覺自己每天都活在週六。 因此,每個需要動用意志的片刻,我都是痛苦的。 起牀?再睡一會兒? 算了,睡吧睡吧,反正不用上班。 寫稿?晚點再寫? 算了,不急,先刷刷朋友圈,晚點再説。 有糾結,人就容易分神,容易怠慢,於是效率降低,成長停滯,工資大打折扣。 靠,自由有個然並卵用? 池槿文也在吐槽:“唉,又想寫又想玩,天天焦慮到腦袋爆炸。” 鴨蛋同樣糾結。 “本來打算旅遊的,結果發現自律太難了······旅遊取消,關禁閉!” 我們三人都陷入了同樣的困境——無法駕馭的自由。 正因為我深感其艱難,便覺得有必要給大家糾偏一個常識——自由,未必是好的。 説乾脆點,自由,不是每個人都配得上。 人天然都渴望自由自在。 文青點的呢,遠方,流浪,或開個咖啡館,弄個小民俗啥的。 瀟灑點的呢,做個斜槓青年?做個自由職業者? 反正就特麼不想上班,不想擠地鐵,不想見領導。 要我説:請!三!思! 我以意志力為衡量,把人歸位兩類。 問個問題:0~100分,如果讓你對自己的“自律性”進行打分,你會打多少分? 如果低於80分,你就別辭職了。 好好坐班吧。 《萬萬沒想到》寫到,早有研究證實,人總是會高估自己的意志力。 你覺得我可以做到80分的努力,實際,很可能只是50分。 當時間一自由,規則一消失,人的惰性瞬間上來,50分可能又蹭蹭蹭降到30分了。 這時,自由就成了毒藥。 首先你會焦慮至極。 意志弱的人,一旦失去外在束縛,其內耗就會分外嚴重。 每次幹活之前,你腦中會跳出2個小人。 A小人説:“幹什麼幹啊,又沒老闆催你,晚點再幹!” B小人説:“啊,這樣真的好嗎?窮啊,要掙錢啊。” 兩個小人在那鬥來鬥去,煩死你了都。 好吧,拖了大半天后,總算把眼前這點事給幹完了。 你本打算放鬆下,沒想到自己還是焦慮,那兩小人還在那鬥。 B説:“休息個P啊,才幹這點活,你哪來的臉休息?” A説:“媽的,誰敢管勞資?現在時間自由,我等會幹咋滴?” 這種焦慮是莫名的。 你只感覺它如影隨形,但是,你卻無法擺脱。 就像你無法做到真正的自律——説起牀就起牀,説幹活就幹活,不帶絲毫拖泥帶水! 知乎有個熱榜問題,叫“自由職業者的生活都是什麼樣的?” 美化自由職業的回答是大多數。 但有個回答很“另類”,也很戳心。 2015年,她從事外語翻譯,因為討厭辦公室文化,辭了。 自己單幹。 那時,她存了小10萬塊錢,生活算是不愁,因此頗為期待:租個好的公寓,養條狗,出去旅遊就接筆譯,在家就做口譯,跟着客户跑跑······ 結果,2年都沒撐下來。 狗送人了,公寓也轉了,存款也花的差不多了,然後,又老老實實跑去公司面試,這時發現,連專業也廢了。 因為自由職業的干擾因素實在太多。 譯着譯着,手就忍不住翻到別的網頁。 什麼?明天去泡温泉?呃······行,明天的口譯就不接了。 她説:“丫的,和雜念作鬥爭真的好難,尤其,連個管你的人都沒!” 是啊,內耗帶來焦慮。 焦慮就勢必帶來低效,帶來“窮”。 你看,又焦慮又掙不到錢,你説,你追求自由幹啥?擺pose嗎? 所以,別傻不拉嘰什麼為了自由而辭職。 相反,意志越低,越要找那種規則性強的工作。 比如公司壓力較大,比如同事領導都很上進的那種。 這樣的工作肯定不那麼舒服。 就像被一個籠子套住似的。 既不能來趟説走就走的旅行,還得向權貴低頭,對領導畢恭畢敬。 但請相信,這是好的,這能讓你人生保持基本的正軌。 這也能最大效率使用你的“意志”,從而使你更接近於幸福——收入的保障,心情的穩定。 它還有一個好處,那就是預防抑鬱。 從心理學上講,意志薄弱的人,一旦脱離組織,最易陷入抑鬱。 你也可以理解為“矯情”。 一會兒覺得人生生無可戀,一會兒又犯個文藝病啥的。 而一份具有壓迫感的工作,能在一定程度上,使你與抑鬱絕緣。 不過話説回來,自由還是值得嚮往的。 只是自由就像龍王的定海神針,不是每個人都能耍得動它,還得看你行不行,配不配。 練就孫悟空那一身本事太難,就練意志力吧。 你現在是公司上班對吧?再或者就是體制內咯? 別急,別蠢蠢欲動。 先把“自律”這把刀給磨好了。 在組織之中,去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,去拋卻朝九晚五的時間制,去淡化同事的影響,領導的施壓——一切動力和效率,都要源於自覺。 只有這樣,自由方可成為自由。 到了那時,不管你是做自由職業者,還是創個業什麼的,你都會過得快樂,而且不差。 此刻,我也正躊躇於焦慮和自由之間。 但我相信,我一定會走出來的。 就像當年我不斷對自己説:我!一!定!要!寫!作! 瀟灑是好的,無拘無束也是好的,美好的意境都是美好的。 但我還是希望錢寶寶們,先謀自律,再謀自由。 不然,辭職不過是換一種方式焦慮。 自由職業者也終將變成個無業遊民。 那時,遠方,情懷,追夢,一切都將指向焦慮與虛無之境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