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經》有云:“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。”人只有保持謙卑才能不斷地提升自身修養,所謂君子不過是相比普通人更加温暖謹慎虛懷若谷。人生雖如一場旅程,但在這趟路程中卻不止一條路,長路漫漫分岔路口極多,每一條路線都需要認真選擇,正可謂一步錯步步錯,那些走彎路的人,其實也算得上幸運,彎路只是過程,只要最後抵達的終點是心之所向的,從前所經歷的一切便都值得。隨着年齡的增長,太多人對“越長大越孤單”這句話體會頗深,其實孤單的不是個別人,而是所有人。 
魯迅先生曾在書中寫過這麼一段文字:“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,那間壁的一家唱着留聲機;對面是弄孩子。樓上有兩人狂笑;還有打牌聲。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親。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,我只覺得他們吵鬧。”人與人之間從來都無法做到真正完全的情感共鳴,我們能做的唯有在陽光下笑容燦爛,在黑暗中獨自舔舐傷口。做人要明白,凡事都要遵守規矩,在這個社會上想要安穩度日,必須遵守那些明面上和暗地裏的條條框框,悟性高的人總會比悟性低者更容易擁抱美好人生。人與人之間,關係再好也要遵守規則,特別是以下5個,早明白早好。 常言道:“清官難斷家務事。”每個人的背後都藏着雞毛和蒜皮,這些東西就是所謂的煙火氣息。很多人一聽説家庭中的雞毛蒜皮就會覺得頭大,説實話在唯晨看來雞毛蒜皮就是生活的證明,若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太過“乾淨”,那麼他這一生必定感受不到太深的意義。成長是我們一生都在進行的事情,只有不斷地經歷才能不斷地成長,它既痛苦又新鮮,既折磨又温暖。網上大火的凡爾賽文學將生活的矛盾體現得淋漓盡致,不少人表面上抱怨着自己正在面臨雞毛蒜皮的煩心事,實際上卻是暗戳戳地顯擺擁有甜蜜的煩惱。太多人不願承認,不以分手為目的的爭吵都是在秀恩愛,不以一刀兩斷為目的的埋怨都是在曬幸福。朋友之間,無論關係再好都不要去摻和別人的家務事,保持聆聽便可,義憤填膺替人拿主意,結局往往會發現原來小丑是自己。 關於男女之前有沒有純友誼這個話題,被不少人反反覆覆討論很多年,始終沒有標準答案,過去沒有,將來亦不會有。畢竟人心善變,每個人在不同年齡段對人生的認知亦有不同,所以這個話題便會成為永恆的話題。其實,電影《當哈利遇上莎莉》中的一句台詞已經給出了答案:“因為性,男人和女人始終是無法做朋友的。”隨着個體心智成熟和對“性”的理解,異性之間的情誼是否純粹始終在變。我們不得不承認相比同性,異性之間更容易互生好感,至於這份好感該如何掌控便成了最大的挑戰。異性之間想要保持關係穩定,必不可少的就是保持距離,距離不僅能產生美更能讓彼此之間保持清醒和理智。 老話説:“親兄弟,明算賬。”原因是在過去家家為了生存都需要勞動力,那個年代對家庭來説最值錢的就是人,是親戚。血濃於水在過去是硬道理,人們的認知普遍偏低,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就需要“人手”,而這些願意出頭撐腰的人自然是有着血緣關係的親人。但那個時候物資匱乏,親兄弟之間難免會為了利益而撕破臉皮徹底鬧僵,所以才留下“親兄弟,明算賬”的老話。郭德綱曾説:“比起磕過的頭,我更在意簽過的合同;比起滿嘴漂亮話,我更在意醜話説在前頭。”這也正是醜話説在前面不醜的道理。生活中,人們更喜歡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將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心裏有底,無論是親戚還是朋友,關係再好也要懂得利益清晰賬目分明。 任何時候任何人都更願意靠近尊重自己的那一個人,很多時候我們會犯下“忽略”的錯誤,認為彼此間關係很近所以不必再拘泥於禮節。在這裏唯晨要説,這種思想要不得。你有沒有觀察過那些走下坡路的關係和事物都是由什麼所導致?它們極少被突發事件擊垮,多數都是在温水煮青蛙的環境下不知不覺被拖垮。千萬不要小看“積累”這個詞,好習慣的積累是集腋成裘,壞毛病的積累則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。無論關係再親近都要保持該有的尊重,有些禮節不可忽略,忽略便是不尊重。做人要明白,一個人一旦感受到對方的不尊重,無論再怎麼包容也無法勸解內心的情感走向。你要明白,真正能夠破壞感情的不是別人的挑唆,而是自己的忽略。 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口無遮攔隨意揭別人短處,朋友之間小打小鬧開開玩笑無可厚非,但這種玩笑卻分場合,聰明人懂得避人。越是親密的關係越脆弱,越需要用心去經營,因為親密所以彼此間也知道對方不少祕密。優點都是展示給別人看的人設,只有缺點才是分享給信任者的軟肋,既然掌握了別人的軟肋就要用心呵護這份信任。有人説: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,這界限是不清晰的,然而又是確定的。保持邊界感是對情誼最大的重視,那些仗着關係好便出言刻薄肆無忌憚開玩笑之人,不僅會失去朋友甚至還會為自己樹立一個強勁的敵人。人,只有用心呵護每一份情誼,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。 |